除了快乐,生命还有更多意义
已有 132 次阅读 2017-11-03 00:03 1942年9月,著名的犹太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维也纳被捕入狱,他和他的妻子及父母被移送到了一个纳粹集中营。三年之后,当这个集中营获得解放的时候,他的大多数家人,包括他已怀孕的妻子都已去世。而他这个编号为119104的囚犯却幸存了下来。1946年,在他的一本畅销书《活出意义来》中,弗兰克尔得出一个结论:那些在集中营里死去的人与幸存的人之间的差异是——人生的意义。这本书他花了9天写成,书中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他的结论可以追溯到他早期的人生。当他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他的一个理科老师曾对全班人说:“生命就是一个氧化的过程,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弗兰克尔从椅子上跳起来说:“先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如他在集中营里看到的,那些找到人生意义的人比那些对此没有想法的人更能忍受极端的环境。“一个人可以被夺走一切,除了一样东西,” 弗兰克尔在《活出意义来》里写道,“那就是人类最终的自由——在任何给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扮演了一个临床医生的角色,在他的书中,他提到了两个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和其他在集中营里的许多其他人一样,这两个人都感觉生活无望,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没有什么值得他们为之而存活。“在这两个案例中,” 弗兰克尔写道,“问题在于要让他们意识到生活还在对他们提出期望,一些未来的事情仍然值得他们期许。”对其中一个男人来说,生活的意义就是他在国外居住的孩子;对另一个是科学家的男人来说,还有一系列的著作在等着他完成。弗兰克尔写道:
这种区分每个人类个体并为他们的存在赋予意义的独一无二的属性,会因为挚爱的人或创造性的工作而使得人们具备忍耐力。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时候,他们生存和延续的责任感就会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一个意识到自己的挚爱或是未完成的工作正在等待他的人,是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的。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存在,而且可以忍受几乎任何痛苦。
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每月读书俱乐部将《活出意义来》列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10本图书之一。这本书在全球售出了数百万册。20多年后的今天,这本书的精髓——它对人生意义、忍受苦难的价值以及超越自我的责任感的强调——看起来和我们的文化有点不太一致了,比起追寻人生意义,当今人们更看重追求个体的快乐。“对欧洲人来说,” 弗兰克尔写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命令‘要快乐’,这是美国文化的一种特质。但是快乐不是可以追求到的,它是水到渠成的。人们必须有一个‘感到快乐’的理由。”
根据盖洛普公司的统计数据,美国人的快乐指数四年来一直很高,这就像在标题里有“快乐”这个字眼的畅销书的销售数字一样。盖洛普公司在它的报告里还提到,今天,将近60%的美国人感到快乐,他们没有太多的压力和担忧。另一方面,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字,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4个没有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生活目的。这40%的人要么认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的,要么就是对这一问题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对此无所谓,或是对什么使得他们的生活有意义没有明显的感觉。调查表明,生活有目的和意义会全面增加快乐和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精神和肉体的健康,增强忍耐力,提升自尊,并且降低抑郁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最新的调查显示,一门心思追求快乐反而会让人不快乐。“正是对快乐的过度追求,” 弗兰克尔写道,“阻碍了人们获得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研究人员警告人们不要只单纯地追求快乐。一项新的研究将被发表在今年下一期的《积极心理学》学刊上,在这项研究里,心理学家询问了近400名年龄在18岁到78岁的美国人是否曾考虑过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或者是快乐的。研究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研究他们对生命意义、快乐以及其他很多参数——像压力的大小、消费风格以及要不要孩子等——的态度。最后发现,有意义的生活和快乐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但二者最终是有区别的。心理学家发现,二者的不同在于,拥有快乐生活的人扮演的是“索取者”的角色,而有意义的生活则要求人们成为“给予者”。 更多精彩: 生活感悟 生活感悟经典句子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生哲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