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如何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已有 224 次阅读  2019-02-28 16:35
    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离不开应对新的挑战,以下内容所提及的票据皆指承兑汇票,下面,小编将重点阐述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积极应对新挑战的几点建议,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耐心阅读。

1、区别对待票据中介,严禁为票据中介的套利交易提供便利
    随着224号文的发布及年末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市场对票据中介业务的需求将产生分化,票据中介现行的业务模式和获利空间将会受到较大冲击,研究咨询业务、商票评级业务、担保增信业务等将成为票据中介的转型方向,当然不排除未来央行允许持有牌照的票据中介可以参与转贴现交易。随着票据中介的阳光化、合规化,商业银行应持开放的态度,提高对市场、票据利率的研判能力。对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票据中介提供增信的商业承兑汇票,银行可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办理直贴业务的票据中介,商业银行应审慎甚至拒绝介入,因为票据中介从企业处收票,不基于贸易背景或债权债务关系,本质上是为企业办理贴现,票据中介将此类票据拿到商业银行贴现,实质上属于转贴现业务,不应按照直贴业务的流程办理,在央行允许票据中介进入转贴现市场前,商业银行对于以套利交易为主的票据中介应持审慎态度。

2、加强宣传及培训,适应业务模式转变
    224号文件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着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通过官方网站、宣传折页等途径公布开通电票业务的机构网点、咨询电话,制作简明易懂的业务申请和操作指南,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服务”,企业网银、现金管理平台和营业柜台是客户申请办理电票业务的主要渠道,银行可以在上述渠道的“端口”设置宣传广告,介绍最新监管要求、电票业务知识、电票优惠政策等,积极引导客户优先选择电票,另外银行仍有一定比例的客户经理无法熟练掌握电票业务的办理流程、系统操作,银行应加强“内功”修炼,加大员工基础性操作培训力度,实现业务平稳过渡。
 
3、增强创新意识,力争在新兴业务领域获得先发优势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票据业务模式、机制、流程和产品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标准化、全流程的票据承兑及贴现业务线上作业模式,加强客户身份及贸易背景远程识别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业务风险管理,积极探索为商业承兑汇票提供银行增信等业务模式(例如出具保函、提供担保、保贴等),通过为资信良好的企业(财务公司)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提供银行增信,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4、区别客户资信制定差异化政策
    在未来,市场对电票业务办理效率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全流程线上作业将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稳中求进仍是商业银行最佳的应对策略。虽然224号文件肯定了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但在承兑环节,商业汇票所承担的主要是支付结算职责,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仍不可或缺,而且224号文提出可简化贸易背景审核流程也只是针对资信良好的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商业银行应对存量客户进行研究,利用积累的大数据和风险量化模型,判定何种企业可仅需提供合同、发行票影印件。同时,应尽早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调研,了解各种类型(如自营、非自营)电子商务企业的购销业务模式,明确哪种类型、何种资质的企业可仅审查电子订单或电子发行票。
 
5、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警惕各类操作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电子商业汇票可以降低票据被挪用、盗用、克隆等风险,在查询审验方面与纸票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2016年8月份曝出的13亿电子票据风险案件说明,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本质是一样的,不能因为电票在某些环节提高了弄虚作假的成本而放松管理,电票业务在内部控制方面与纸票存在很多差异,在电票加速推广应用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应针对电票业务制定或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防范直至杜绝各类操作风险。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