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图书管理有哪些基础数据?
已有 411 次阅读 2019-04-15 10:08 当传统的手工管理图书模式正在渐渐被替代,现如今的图书馆,放眼望去皆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图书采购、图书编目以及图书借阅方面,让管理者和读者都享受到了十分便捷的服务。也正因如此,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流行,也推广到了各个高校以及中学校园之中,让学生和老师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
要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码,然后建立一个详细的图书基础数据库;同时,还要对读者的信息进行录入,建立一个读者信息数据库。通过对这两个基础数据库的管理,既可准确、全面地为读者服务,又能准确、快速地做到图书流通。下面,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图书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组成及作用。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4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图书数据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和方式,经过定向筛选,进行系统编排而形成的一个信息有机统一体。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
(一)用户数据
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把关系看作数据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实体的记录。但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他关系更结构化一些。比如,图书关系应包含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等基本信息,图书借阅者关系应包含借书证号、姓名、性别、身份编号、照片、联系电话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在数据库关系设计时将图书和借阅者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这样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二)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信息资源的结构化描述,可以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本身的特征和属性。因为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是用来存储和操纵表的,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大多数产品把元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这些系统表存储了数据库中表的情况,指出每一个表中有多少列,哪一列是主关键字,以及每一列的数据类型描述。它也存储索引、关键字、规则和数据库结构的其他部分。在表中存储元数据不仅对DBMS是有效的,对用户也是方便的,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与查询用户数据同样的查询工具来查询元数据。
(三)索引
索引可以用来排序和快速访问数据。以图书管理系统中的book表为例,假定数据在磁盘上是按“图书编号”的递增顺序排列的,用户想打印一个按“图书名称”排序的图书数据报表,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源表中提取出来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则这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如果在“图书名称”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的条目按照“图书名称”排序,这样,该索引的条目可以被读出来,并用来按顺序访问book数据。索引用于快速访问数据。例如,一个用户只想访问book表中“图书类别”值为“01”的那些图书,如果没有索引,则必须搜索整个源表;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条目,并使用它来挑选所有合适的行。book表中的行每次改变时,索引也必须改变,这意味着索引并非随意的,应该在真正需要时保存。
(四)应用元数据
应用元数据是用来存储用户窗体、报表、查询和其他形式的查询组件。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应用组件,支持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组件的结构作为应用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然而,大多数现代的DBMS产品存储这种数据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都不直接访问应用元数据,而是通过DBMS中的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因而被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广泛应用的MS SQL Server2000软件就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信息繁多,包含很多信息数据的管理,因此,要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就要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用户需求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把设计转变为高效的、功能完备的数据库。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基础数据,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图书流通起来,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