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家长都在接触STEAM教育,但是STEAM教育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家长们一定十分疑惑,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来扒一扒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师们所扮演的角色。
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系
孩子的想象力,哪怕是完完全全的“放养”,也会慢慢的“萎缩”,在生活中,孩子通过不断的与外界接触,学到新的知识,丰富社会经验,孩子本身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会随着对外界的认知而渐渐的改变。这一定是坏事吗,不见得,看哪部分在萎缩,比如完全不切实际、没有任何根据的想法;还要看是否有些想象力其实在转变成: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的能力,孩子胡思乱想的少了,但是会想出一些基于一定现实基础的可以实现的东西。
比如:一个孩子把太阳想象成闪亮的大蛋糕,幻想着切给大家吃;另一个孩子把太阳想象成一块电池,幻想着连通太阳和地球,给地球提供能量。首先两个孩子都很有想象力,如果都才幼儿园中小班,没有差别,都给予表扬;如果都是小学生了,第一个孩子是不是想的太空幻了?
二、认清STEAM教育的教学目标
STEAM教育的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来不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哪怕是艺术类教育,也绝对不是培养想象力,毕加索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名画也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观察理解的,或者真正经典的东西都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
其实大家可以换一种思路考虑这件事:把想象力改为创造力,毕竟只是会想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会创造才有意义。比如我们的课程都是每节课或多节课一个主题,学生在主题限定下进行思考创新,当然会有一点思维限定的缺陷,但是相比之下,一个班内的所有学生一起头脑风暴、交流讨论带来的利,远大于这点弊。还有就是:学的越深,在进行创造前,就需要越多的基础学习,不然很多想法是没法实现出来的,比如三岁的孩子去乐高班,基本上不需要学习什么基础知识,直接跟着老师的引导,然后进行创造就好,但是初中的学生去机器人班,就要先学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这一段时间给予的创造空间确实有限,但是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就可以引导其更独立的思考创造了。
三、老师的角色和意义是什么?
再换一个角度,其实我们老师做的,绝对不是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协助引导,升华其想象力,从杂乱无章、毫无逻辑、不切实际、天马行空,到有一定的可行性、制定目标、思考实现路径、纠错总结,可以通过当前的器材展示出想法,实现创意,或者可以有逻辑地、有层次地描述出其想法。
比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在一节与交通有关的课内,想设计一个可以飞的汽车,它是巧克力做成的,那老师要怎么引导呢,肯定不是打压,简单粗暴的说关于巧克力的性质、车的性质,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孩子是无法认可和理解的,而是一起去思考设计,比如引导提出巧克力不耐高温、不够坚硬等,让孩子思考怎么办,如果孩子拿出一块积木说这是我发明的很坚硬的,耐高温的巧克力,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这就足够了。那如果是一个小学生提出同样的想法呢,引导肯定会变很多,至少他拿出一块积木说同样的话,老师是要引导其进一步思考可行性的。
创造力是否被扼杀,是老师、课程、教学等多方面的结果。司蒂姆手创也木头作为载体,让小朋友在创造得过程中,激发对科技、工程类学科的兴趣,学到知识,把想法变为现实,锻炼、培养创造力。
好的课程涉猎广泛、新奇有趣、有恰当的挑战性、有足够的延伸性;好的老师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而不是限定其创造;好的教学理念、体系可以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司蒂姆儿童手创俱乐部是中国少儿手创领域知名的教育品牌机构,成立于2016年5月,隶属于北京司(思)蒂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将全球领先的STEAM教育理念与体验式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完美融合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教育”培训机构。集教材、教具、课程研发、教育培训于一体,专为5-12岁少儿提供动手科学体验式学习及趣味性学科情景式学习。课程涵盖木艺、电子、科技、3D打印、航模、编程、皮艺、美术绘画、民间艺术等多种主题。强大的师资团队贴身辅导,数百种实操工具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创想的“造梦工场”。同时,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品牌机构,司蒂姆不断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方面深耕和探索,首次创新引入“美国车库文化”的基因教育,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源泉,找到自由的真理。
司蒂姆更多详情咨询客服:
微信:18910422550
QQ:749319167
关注公众号“叨叨主”,发现更多商机。
记得备注“司蒂姆咨询”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