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上下屿丨漫谈逐渐消逝在岁月中的篆刻文化起源

已有 102 次阅读  2018-12-12 19:54
泱泱中华,艺术成就璀璨如漫天星华,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篆刻艺术。但现如今,科技的高度发达,使传统的篆刻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着实可惜。在此,便与大家谈谈中华篆刻艺术的启承兴衰。

首先,篆刻是什么呢?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图片29.png 

(乾隆三希堂玉印)

关于中国印的由来说法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有许多古代记载的神话故事。
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春秋合诚图」描绘的更是绘声绘色:「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
图片30.png 
由此可见,腾龙舞凤呼云唤雨,才造就一方附有“神迹”的印玺,这显然把中国印的起源归之于神灵的创造与赐予了。
以现在人来看,难免让人忍俊不禁,但由此也可见古人对篆刻艺术的崇敬与喜爱。


此外,还有把中国印说成是起源于殷墟甲骨的契书和青铜铸造的铭文,这便为更多人所接受。它们三者从材料的制作、镌刻一直到书法艺术的表现,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但印面并无本来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徵血缘集团的记号,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

到了秦代,便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
图片31.png 

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直至今日,仍然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
图片32.png 
(吴昌硕篆刻)

主但选摸、朱丹玄墨,交相辉映。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
图片33.png

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艺术至今仍为高雅风趣之人捧爱。
上下屿天工方印,私人定制,一品古典名士风流,拢一方天地于股掌之间,纵享人生雅趣。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