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国内外工业污水处理现状

已有 1907 次阅读  2018-07-28 10:24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它具有一般资源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它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本质。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在现代社会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据报道我国人均拥有淡水量为2400吨,为世界平均值的1/4,在全球149个国家(参与统计国家中),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位居110位,属于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5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多个严重缺水,北方地区缺水现象尤其严重,人均拥有淡水量仅有240吨。令人担忧的是淡水总量日益减少,用水成本不断升高,淡水的浪费非常严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超采,己形成漏斗地势、水位下降、湖泊干涸、河水断流、生态恶化。淡水资源的短缺己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工业污水处理技术从“七五”国家科技攻关开始逐步进行研究。“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在氧化塘、土地处理和复合生态系统等自然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多,以这些成果为设计依据,建立了些氧化塘、土地处理等污水示范工程。在人工处理技术方面,“八五”对高负荷活性污泥、高负荷生物膜、一体化氧化沟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己被应用于大批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在“九五”科技攻关中受到重视,并配套开发成套的污泥处理。经过“七五”、“八五” 和“九五”期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总体上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九五"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下,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1995年分别下降了10--15%,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规划目标。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全国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关闭了7.3万家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结合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全国23.8 万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中,90%以上实现了达标排放;其中,占全国污染负荷65%的1.8万家重点污染企业85%以上实现达标排放。

"十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力争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减缓,重点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目前在水污染治理技术上,我国已能提供下列工艺技术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各种新型活性污泥工艺如:SBR法和氧化沟技术等、酸化水解好氧技术和多种类型的稳定塘技术等,这些污水治理技术已经在水体污染、改善水体环境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工业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工业污水处理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工艺技术的研究转移到具体项目的实施。


  国际上,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5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的60年代日益严重性的环境污染而展开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中,城市排水管线和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和运行在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至70年代末,美国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兴建了18000余座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厂,英国、法国、德国更耗费了巨额资金兴建了7000至8000座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厂。这些_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对国家的水体污染改善起了关键的作用,也为人类治理水污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这些国家的工业污水处理水平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兴建了一批具有脱氮除磷功效的设施,对水体质量改善和水环境保护起了重大的作用。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