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导致荧光增白剂增白效果不佳的9个原因

已有 196 次阅读  2018-12-25 14:32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化工纤维,出厂的时候白度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进行增白增亮的处理,而添加荧光增白剂是最为有效的增白方式。近期,有部分客户跟练达化工反应说添加了荧光增白剂,但是增白的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还比之前更黄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今天练达小编就跟大家聊一下织物印染中影响荧光增白剂增白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荧光增白剂增白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被增白基质的白度、毛效和吸色率,工作液的水质,增白时工艺参数的控制等。

(1) 被增白织物的影响: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是光学上的补色、增亮,它不能代替化学漂白;含有色素、底色深暗的纺织品如果不经过化学漂白而单用荧光增白剂处理,则得不到理想的增白效果。

(2) 水质的影响:硬水能与某些荧光增白剂结合,生成黄绿色的不溶物,不但会造成荧光增白剂的浪费,还会严重影响增白效果。工作液中的铁、铜、锌、锰等重金属离子会对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荧光增白剂形成不溶或难溶的磺酸金属盐而产生沉淀,或者使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的吸收光谱向深色变化而抑制荧光,使织物无法漂白和增白。

(3) 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照射在织物上的紫外光是有限的,因此,通过荧光增白剂反射出来的蓝光也是有限的,当荧光增白剂达到某一数值时,所反射出来的蓝光达到最大值,若再增加荧光增白剂的用量,则织物的白度不但不能增加,相反还会随着荧光增白剂用量的增加而使白度有所下降。荧光增白剂所反射出来的蓝色光刚好与织物所反射出来的黄光强度相等时,则织物看上去很白。不同织物对光的反射量不同,其反射出来的黄光强度也不同,因此,荧光增白剂在不同织物和不同光源下其泛黄点(最佳用量)是不同的。

(4) 温度的影响:提高温度可以提高荧光增白剂的扩散速率,加速荧光增白剂的上染率,调节工作液温度时升温不能过快,要保证染液的温度均匀一致。提高温度可以使荧光增白剂的聚集体发生解聚,从而有利于荧光增白剂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同时,还可以避免荧光增白剂在纤维表面上凝聚而产生的一种“泛黄”现象而造成增白效应的降低。荧光增白剂VBL用于棉织物增白时,浸染增白温度控制在2050度;,轧染增白温度控制在4045度,皂浴增白温度控制在8090度时比较适宜。

(5) 染浴pH的影响:染浴pH也是影响增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pH的染浴将直接影响荧光增白剂的稳定性、溶解性及与纤维的亲和力。同一荧光增白剂在不同的织物上以及在相同织物上采取不同的增白工艺,其最佳增白效果的pH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荧光增白剂以前,要经过小样试验来确定其适宜的pH范围。

(6) 中性盐的影响:荧光增白剂的上染性与直接染料相似,增白时必须在染浴中加人适量的无机盐元明粉或氣化钠促染,否则荧光增白剂不易上染或上染率很低。中性盐对荧光增白剂的促染机理是:中性盐能降低或克服纤维素纤维上染过程中纤维上的电荷对荧光增白剂阴离子的排斥力。

(7) 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荧光增白剂对次氣酸盐或亚氣酸盐不稳定,但对过氧化物稳定,它们可以被加人到过氧化物漂白浴中。

(8)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荧光增白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之分,在离子型荧光增白剂溶液中加人带有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时,则会产生混浊或沉淀,有时甚至会导致荧光猝灭,从而影响增白效果,而加人相同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则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9) 荧光增白剂的复配增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荧光增白剂混合后对织物进行增白时,与总量相等的各个单品种组分相比,复配后的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更好。这种效应称为荧光增白剂的复配增效,其原理是:复配后增白剂的吸收光谱的区间和反射光谱的区间均有所增加所致。复配增效的作用:提高白度,降低用量,改善应用性能,改变荧光色调。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