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城市像海绵,会呼吸吐纳

已有 128 次阅读  2017-09-18 11:44
2016年5月,我市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首批建设试点。按照规划,城市建成区到2020年2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8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天津再生海绵
如今,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许昌会“喝水”的地方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累计完工10项,开工20项,项目开工率为23.4%,完成投资10.05亿元,占3年计划的35%。
海绵城市雏形初具,会“喝水”的地方越来越多http://www.junertai.com
9月13日上午,位于青梅路与永昌东路交叉口东北角的人工海绵湿地公园建成蓄水。这意味着,依托城市中轴水系打造的城市“海绵体”基本完工。
这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人工海绵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大型雨水收集系统,地下管道与青梅路上的雨水管网相连通。大雨过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从西向东流,形成“三级跌水”景观,逐步净化、过滤,最终与中央公园主水系连通循环。若湿地缺水,主水系内的水可以渗透到湿地,滋养水生植物,形成良性循环。雨水不再像以前那样顺着下水道白白流走,而是能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中轴水系示范区段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之一,也是第一个公园水系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
据了解,我市谋划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128个,划定了35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计划到2018年年底,试点区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8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融入我市建筑与小区类、河湖水系类、市政道路类、公园绿地类项目建设过程。新建项目全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改造项目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改造。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为家乡建设出力,再苦再累都值得
前几天的大雨,检验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效果。那段时间,负责城市中轴水系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段建设和维护工作的王会钦天天“泡”在这里,不停地来回巡查,看看工程建设的质量怎么样。
人工海绵湿地公园没有形成内涝,树木花草畅饮甘霖的同时,地下蓄水井也吃了个“肚儿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经受住了考验,王会钦内心紧绷的一根弦稍微放松了一下。
“工期紧、任务重,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王会钦自豪地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每项工程都倒排工期,时间节点环环相扣。“今年春节我们忙到腊月二十七,年后正月初三就复工了,有时候通宵达旦地干。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工程如期、保质完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把工期往前推。”
王会钦和同事正是凭借这股韧劲、拼劲,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的全部建设任务。“为家乡建设出力,再苦再累都值得。”王会钦说。
如今的中央公园里,水草在清澈的河水中摇曳,岸边绿树成荫,娇艳的红花点缀在各种灌木、青草之中,鸟语花香……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宜居,市民生活更幸福
“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即使在大雨天,行走在中央公园,鞋也不会湿!”9月13日上午,带着孙子在中央公园游玩的市民魏丽华感慨不已。
“海绵城市建设让许昌更加宜居,我打算过段时间在中央公园附近买套房子,让家人搬到城里住。”王会钦说,过去许昌缺水,因水而犯愁。而最近几年,不仅吃水问题解决了,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依托城市中轴水系打造的“海绵体”让人深深体会到了许昌城的巨大变化。
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