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分类垃圾桶只是摆设?激励和约束一个都不能少!

已有 497 次阅读  2017-05-18 16:57   标签分类垃圾桶  生活垃圾  垃圾围村  垃圾分类  积极性 
在生活垃圾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的当下,业内呼唤已久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日前终于出炉,对垃圾分类做出了详细规定,46个城市将实施强制分类。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就成为我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试点结果却难如人意,“强制”的背后,也反映了多年的政策无奈。http://www.tjdtfb.cn

在许多城市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很多情况下只是摆设,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居民早已养成将垃圾统一装袋扔掉的习惯。一些小区或单位,即便前期分类准确有序,将不同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桶,负责收运垃圾的人却未能够做好“接力”,将这些不同种类的垃圾一股脑儿混放在一起拉走,垃圾集中处理站点更是不分彼此一锅烩。这样的状况也严重影响了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积极性。农村的情况更加严重,“垃圾围村”时常出现。受投入不足、分类不科学或管理跟不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分类投放到后续分类收运、处理等任何一个环节执行不到位,都可能前功尽弃。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彰显一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民意识的提升。我认为,首先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对企业和公共机构实施强制分类,对小区居民则以引导分类为主。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重点对居民日常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分类,社区还应通过设立宣传栏、垃圾分类督导员等方式,指导、劝说居民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次,推行多种便民的回收设施,包括收集桶、挂墙架、多袋式收集袋(塑料袋、尼龙袋、帆布袋等)、盒子(金属盒、塑料盒、纸盒等)及其他垃圾分类回收桶。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在居民区内取消固定垃圾桶,采取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方式,对电子垃圾、大件垃圾等通过在线或电话预约上门回收。凡此种种,看起来都是细枝末节,但要管理到位,循序渐进,来不得半点虚浮造作。

从源头分类,到惜物减废,激励和约束一个都不能少。

地方政府应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环保公益机构等合作,不断完善收运、回收、终端处理等设施建设与前端分类工作的配套衔接,巧用经济杠杆鼓励小区、学校及其他组织,因地制宜帮助协调回收如废弃玻璃、电池、节能灯、衣服等,再将这些物料统一整理运输至处理中心进行妥善处理。

如今的城市特别是大都市里,老人照顾孙辈的情况俯拾皆是,人上了岁数,往往更加惜物敬天,积极探索可回收垃圾用于抵缴物业费、商品兑换、增值服务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带动督促作用,无疑会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分类效果,“以利攻利”形成更多的示范效应。

从牙牙学语的幼儿时期,到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时代,香港环境保护署与教育局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心设计了程度各异的教育计划,我想,“从娃娃抓起”学会用好垃圾分类,用他们既稚又严“监督”不守规矩的家长,效果也会格外好。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每一代人都是后代地球权益的托管者。让垃圾分类走进城市的每个角落,必须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小区达标考核,努力做到“奖要心动,罚要心痛”,逐步实现“不分类,不收运”。积极探索垃圾收费等方法,通过与自身利益挂钩提倡从源头减少垃圾的简约生活,使不同类型的垃圾得以循环再生利用和合理处置处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