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肉连响”吗?他是众多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
“肉连响”源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
“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对记者说,民族运动会给了非遗项目很好的舞台,相比传统的“博物馆式”的静态传承,在民族运动会上现场表演,是一种更好的活态传承。
当下:活态传承最重要
2015年8月,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为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该届运动会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龙舟、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以及表演项目,可按一定比例允许汉族运动员参赛。56个民族运动员同聚一台,这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让汉族运动员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来,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在总结这届运动会时说,“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而通过举办民族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挂牌等方式,可以让很多项目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获得新的生机。”
有专家认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不单单能记载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也能突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形态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这种背景下,唯有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推动其在新形势下继续繁荣发展,才能促使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应有的保护。
宁夏代表团的赶牛项目教练李光辉介绍,赶牛是宁夏西海固地区放牛娃发明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流传于宁夏泾源县回族群众中的一种“草根曲棍球”运动。“没有少数民族运动会这个平台,赶牛注定是失传的结局。”李光辉说。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34个代表团的6000余名运动员参与了17个竞赛项目、178个表演项目。搏克、木球、抢花炮、达瓦孜,以及白山黑水间的朝鲜族打秋千、雪域高原上的“大象拔河”押加等等,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都在民族运动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大放异彩。
刘守红除了积极带队参加运动会的表演,还在家乡持续不断地做推广工作。10年前,他就创办了利川市“肉连响”民族文化传艺馆,开办培训班,先期培训了约300名骨干。在刘守红等人的努力下,如今,恩施州的大中小学都开设了与“肉连响”相关的课程。“肉连响”还被纳入恩施全民健身推广舞。
未来:民族文化自觉最重要
江西南昌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吕大伟调研后认为,整体来看,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目前仍存在普及度不高、学校体育教学比例偏小的问题。
吕大伟分析了传统体育项目“少数热、多数冷”的原因。首先,学校体育课是传统体育的一大传播源,要想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就必须使青年学生了解、学习传统体育。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一方面是整体实力提升,另一方面是民族传统体育被轻视。各级体育部门几乎将所有的资源与资金运用到现代竞技赛事项目上。久而久之,民众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因此,传统体育要走向迅速发展的道路,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北京体育大学民族民间体育教研室主任吕韶钧教授认为,要尽快抢救、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梳理整合、集成提升、展示传播、普及推广,重拾“文化记忆”,为世界体育奉献出东方智慧。同时,也要从国家文化战略的层面,挖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共享的文化价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文化,并逐步推向世界。
在吕韶钧看来,非物质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是它的活态性,不能只有文本资料记载,而没有活态资料。比如武术,从一个动作变化到另一个动作,文本资料只留下两张图来说明,而活态的过程表现出了方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要采取多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保护传承人。
舞龙舞狮被“抢救式”地规范,在吕韶钧看来是个很好的例子。吕韶钧说,此前舞龙舞狮属于民间传承。“过去北京有13家著名的百年老会,几年前我们调研时发现它们几乎都销声匿迹了。现在唯一保留下来的是北京印钞厂的狮队,传承的是‘白纸坊太狮’,舞狮已成为该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为了抢救舞龙舞狮,北京体育大学将其列为武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舞龙舞狮也成为一个体育项目。天津职工体育比赛方案
不过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如此推广,像中幡等运动,由于所需器材较大,技艺需要长期磨炼以及安全问题等原因,在学校推广中较为受限,“这样的项目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还是通过师徒传承”。http://www.tjsjrb.net/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我是担忧与希望并重。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自下而上的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有前提的,要对文化有认知和认同,所以当下文化发展的前提,是让孩子们认知、认同,让他们慢慢形成自觉,最后成为信仰。”吕韶钧说。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