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变迁丨长兴东鱼坊郭阿姨搬家记
已有 606 次阅读 2018-03-16 10:45“呶,这个位置以前就是我家的老房子。”元宵节前夕,郭领娣阿姨推着一辆自行车,带着记者走进位于长兴雉城街道鱼巷口社区的东鱼坊街区。天津津南区搬家公司
在一根挂满红灯笼的路灯前的岔路口,郭阿姨停下了脚步。她伸手比划着回忆道:“这里以前叫东鱼巷,2014年我家搬走之后,就从‘贫民窟’变成了热闹的商业区,改叫东鱼坊了。要不是我经常回来看看,怕是记不得过去的样子咯。”
今年68岁的郭阿姨,已经在巷子里住了50年。她轻车熟路地向记者介绍着东鱼坊过去的模样。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她讲述了前前后后三次搬家的故事。记者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东鱼坊一带从繁华到沉寂再到如今涅槃的变迁,正是长兴城市发展的缩影。在变迁过程中,郭阿姨的三次搬家,则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发展理念的最好见证。http://www.tjqiaoqianbj.cn
东鱼巷的往日繁华
郭领娣阿姨第一次搬家是在上世纪50年代。她从长兴城区的仓前街一带,嫁进了东鱼巷。
“那时候,我丈夫家有一栋百年老宅,天井东西是两个厢房。老房子是危房了,我们就住在厢房里。”郭阿姨说,“以前生活哪有现在这么方便,一家人挤在一起,清早还要起床等粪车收粪桶。”据她回忆,当时的东鱼巷里有一条河叫太平桥,大人们洗衣烧饭,孩子们抓鱼摸螺蛳,都在里面。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这样延续二十多年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那一年,郭阿姨从农村回城,在供销社上班,“有了稳定的工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时常能给家里人买点好吃的。”
而自明代以来,一直是长兴的闹市中心的东鱼巷,在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一些生气。东鱼巷的城墙外建起一家竹器厂,吸引了上百家做竹器生意的铺子。当时这一带汇集了长兴的竹器“专家”。
等到改革开放一声惊雷,打响了东鱼巷生机与活力。
当我们翻开1983版的《长兴县地名志》,文字间一个人来客往、日渐繁荣的东鱼巷清晰可见:“水上客(货)运、装卸码头和农机厂、千斤顶厂、酿造厂、东门粮油供应站均设置于该地。”
到了80年代中期,来自义乌的“摆摊经济”也传到了长兴。东鱼巷一带的望春北路聚集了很多的贩茶人。“每天凌晨3、4点,就有茶叶商人摇着船从这里上岸,闹猛得不得了!”慢慢地,这条路就成了长兴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被叫做“茶叶弄”,很多老长兴人隔三差五都会去逛逛。
不久,广为长兴人所熟知的州桥小商品市场也在东鱼巷一带开门迎客。按照当地谚语,“从鞋子到帽子”,人们都可以买到。东鱼巷再现了往日的荣光。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