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迈出站点卷帘门,轨交民警如何跨地盘执法

已有 354 次阅读  2017-03-03 16:48   标签卷帘门  如何 
 天津卷帘门 上午7时40分,市民张谦骑着共享单车从位于国顺东路的家出发,骑至轨道交通8号线黄兴公园站,站口的非机动车已排成百米长队。张谦将车贴着停车线放好步行换乘地铁:“不能停在出入口,不能占了盲道。”
  数月之前,这里的景象不是这样的。蓬勃而生的共享单车吸引了大量市民骑乘,各轨交站点门前成了无序停放的“重灾区”,甚至占满人行道,堵住进出口——逾千万人次每天穿梭出入轨道交通站点。
  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在这一人流密集区理所应当,可一个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对应的管理部门多达五六家,这些力量该如何整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随着去年上海交通大整治开展,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公交总队也展开“门前清”专项行动,明确对各轨交站点周边50米范围内的秩序进行整治,提出“联动顺畅、感观舒畅、门前通畅”这样一个接地气又得实惠的目标。
  “不管是谁在管、怎么管,我看到的是秩序好转了。”张谦并不知道什么是“门前清”行动,却有了清晰的“可感受的变化”。这变化背后,一套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正在形成,由交通管理入手的“门前清”行动也正走向社会秩序的综合治理。
  化解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http://www.baojiemenye.com/
  企业是按满足需求来供应,而政府是按资源进行平衡。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虽然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但不代表就能放任不管,大家应该一起来呵护这样的新生事物有序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万紫千红遍地开。去年10月,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延吉中路站派出所黄兴公园站驻站民警成豪发现,以各种颜色为显著标志的共享单车在站点外“井喷”:“每天晚上都会运来数十辆。”毗邻多个社区的黄兴公园站外非机动车停车区一直处于几近饱和状态。共享单车的到来打破了这一脆弱的平衡——成豪发现,原本步行换乘的居民也纷纷加入骑车行列,停车压力大增。
  这一情况出现在上海多个轨交站点,有些站点外每晚投放的共享单车超过200辆,大量非机动车位被占,竞争的加剧甚至导致共享单车堵住轨交站点出入口的情况。
  延吉中路站派出所排摸了所辖30余个站点情况,对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区域负责人联合约谈,要求规范停放,希望“有序竞争”。
  成豪和派出所的同事们一起,重新漆划了停车线,又在站点入口处划出一块禁停区,发现有车辆进入禁停区或未规范停放,就会在车座上张贴告知书予以警告。
  轨道公交总队在排摸出全市共享单车最为集中16个站点后,连续约谈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就单车投放“约法三章”:做好对单车使用者的宣传、教育,让使用者知晓轨交站点外非机动车需停放在划线范围内; 单车集中区域需有明显标志,区别于普通非机动车的停放点,且定期安排专人管理督导;如果单车需求增大,需要在地铁口增设停车位,必须向轨交警方报备,在警方指导下完成专用车位的划设,不得自行划线——这一做法也成为后续共享单车投放量大的轨交站实施管理的通用规则。
  “我们排摸出来的站点多数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明显的轨交站点,共享单车客观上是有利于市民的。”在轨道公交总队相关负责人看来,轨道交通遇到“新情况”并不奇怪:“每天上千万人次涌动,相当于一个特大型城市的人口。”
  “企业是按满足需求来供应,而政府是按资源进行平衡。”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虽然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但不代表就能放任不管:“我们应该一起来呵护这样的新生事物有序发展。”
  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东宝兴路站派出所针对轨道交通虹口足球场站外“僵尸车”的问题,会同申通地铁集团、虹口区城管部门制作了“警方提示”贴纸,对长期停放的车辆逐一张贴,并在出入口张贴警示公告。经公告后长期无人接手的“僵尸车”,警方会同虹口区城管部门集中清理。
  如今走在虹口足球场站外,临近中山北一路的花园路旁,长约200米的区域设置成非机动车停放带,距离出入口最近的是一般非机动车停放点,稍远些则是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还设有专门的外卖非机动车临时停放区。这样规范的停车区,在虹口足球场至江湾镇站等多个站点均已设置。
  为有效改善部分车站出入口外停车难、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问题,轨道公交总队各派出所还走访属地街道、镇政府,协调整合场地资源,改善硬件设施,为市民解决现实困难。上海火车站站派出所在罗店镇政府的支持下,在美兰湖站2号口外拓宽形成200平方米的便民停车场,并将祁华路站站外空地设为临时停车场以缓解停车压力; 民生路站派出所则协调曹路镇政府,对金海路周边停车场进行扩容,建成可容纳1000辆非机动车的大型停车场。
  多部门齐抓共管执法有效
  轨交站点常常换一个出口,管理部门就换一拨,这意味着一个站点要管好站前50米,至少要跟五六个部门打交道。作为“门前清”联络员,发现问题该找谁,必须一目了然,责任到人。
  共享单车问题在轨交站点外逐步规范,得益于去年上海交通大整治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开展的“门前清”活动:轨交站点周边50米范围内,交通状况要规范有序。
  过去,轨道和公交警方工作的范围以轨交站点的卷帘门为界。如今管理范围延伸至站外,宜山路站派出所民警潘鸿一开始不能理解:每天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安全检查、秩序维持等工作已经够繁杂了,额外加出地面交通的事,怎么管?
  但轨道公交总队副总队长周萍一番话让他“开了窍”:“地铁出口50米,若是被乱停车和非机动车乱象给堵了,一旦发生紧急事情,站内乘客无法疏散,最终还是乘客吃亏。”
  况且,时不时接到站外秩序引发的110报警,市民总是说“这个轨交车站出事了!”就连他的亲友讲起来,也是说“你们车站外面有人设摊!”
  “门前清”活动开展不久,潘鸿就和派出所所长孟华佳一起走访长宁公安分局新华路派出所,就轨道交通3、4、10号线虹桥路站高架下方上街沿违法停车问题协商解决。
  这一问题存在日久,但过去轨道和公交民警没有交通执法权,只能“守株待兔”教育提醒违法驾驶员,效果有限。随着上海交通大整治的开展,宜山路站派出所希望能凝聚起包括总队交警大队和属地派出所、交警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当天下午,三方力量就对虹桥路站周边的违法停车现象展开联合整治,一辆驾驶员不在车内的机动车被现场拖离。随后,潘鸿通过交警部门信息查询找到驾驶员李某的联系方式,通知他处理违法。
  “我就是临时停一下,你们怎么拖车了?”对于警方的联合执法,李某颇为惊讶:“我上的临牌,原以为收收好你们就没办法处理了!”当天晚上李某就赶来处理,再三表示“不会再乱停了”。
  “老百姓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想通这一点,潘鸿和同事们对于“门前清”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跨前一步,谈何容易。以轨交宜山路站为例:4号线1、3号出口对应的徐家汇街道,属地派出所是徐家汇派出所,而9号线3号口对应的则是田林街道,属地派出所为田林新村派出所:“轨交站点常常‘换一个出口,管理部门就换一拨’。”这意味着一个站点要管好站前50米,至少要跟五六个部门打交道。
  翻开宜山路派出所“门前清”工作台账,各个出入口对应的各个街道、派出所、交警排列组合,联系人信息赫然在列。尽管涉及多个部门,但作为“门前清”联络员的潘鸿,发现问题该找谁,一目了然,责任到人。
  从去年交通大整治伊始,轨道公交总队开展“门前清”专项行动以来,已先后走访属地交警、街镇、运营企业等单位450余次,召开各层面协调会议350余次,开展各种规模联合整治1100余次,查处“五类车”违法行为3389起,协调划设、更新交通标线4万余米,新增、完善隔离护栏、视频监控等硬件设施75处。
  “晚上行动没问题吧,到时我们6点钟站台集合!”放下和轨道公交总队交警大队联系人的电话,东宝兴路派出所治安组民警卢坚又拨通宝山交警三中队联系人的电话:“再跟你们确认下晚上6点钟长江南路的整治,最后人员和车辆移交你们后续处理。”3号线长江南路站,虽然站外就是一个公交车终点站,但短驳车半小时才一班,“黑摩的”应运而生。
  当天17时50分,三方力量集结。“等下行动,交警的同志正面出去,我们派出所民警从后面绕过去两面包抄,不给他们留空隙,着装民警随后跟上。”
  作为“门前清”工作联络人,卢坚一面和大家商议行动方案,一面联系视频监控询问各个出入口的情况:“近期一直有6辆 ‘黑摩的’拉客。”
  18时01分,随着一辆列车进站,“来来来”“走不走”的拉客音又起。
  三方人马按照预定计划,迅速冲出站外,将现场“黑摩的”全部控制。呼啸而来的警车,将6名违法人员带至属地交警部门进行后续处理。
  这样的合作,每周会有4—5次,联勤联动、共管共治、群防群治的局面正初步形成。
  流浪人员成停车场管理员
  影响交通和安全的问题、因素环环相扣,需要动员更多的力量治理,随着“门前清”深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成为齐抓共管的一员,站点周边各类可能影响交通和秩序的问题也逐步纳入清理范围。
  轨道交通中潭路站6号口高架桥下,曾长期有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人员,自发将部分乘客随意停放的非机动车码放整齐,这引起民警的注意:“有没有办法既能够解决这名流浪人员的生计问题,又能让站点出入口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多一个人力?”
  中潭路站是上海火车站站派出所辖区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最严重的站点之一,有时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甚至会堵住轨交的进出口,这样的情况下,这名流浪人员一天要整理摆放上百辆非机动车。
  这名流浪人员姓郦,今年49岁,江苏丹阳人。因为与家人关系不睦,又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的他栖身于中潭路站高架桥下,为了在此避雨过夜,三年前他开始自发地将车站门口随意停放的自行车摆整齐。相关部门曾多次救助、劝离,郦某不肯。这次“门前清”活动,民警开始想:是否能发挥他的“一技之长”,协助管理非机动车?
  多次与郦某交流之后,民警又走访申通公司、宜川街道和清晨停车场管理公司,多方协调,将郦某吸纳为停车场管理员。穿上制服、戴上吊牌的郦某仍然每天打理这一区域随意停放的非机动车,生计来源和住宿场所都得以解决:“没想到摆自行车给我摆来一个工作!”
  “影响交通和安全的问题、因素环环相扣,最终需要动员更多的力量从各方面加强治理。”随着“门前清”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力量开始成为“齐抓共管”的一员,站点周边各类可能影响交通和秩序的问题,也逐步纳入清理范围。
  上海火车站站派出所针对部分站点外非机动车无人看管的问题,协调停车管理公司授权沿街商铺管理站外停车秩序,虹桥枢纽站派出所则针对武宁路站1号口外车辆乱停放问题,督促周边物业公司安排专人进行管理,而上海大学站、场中路站、顾村公园站沿街商铺的视频监控,也成为站外交通违法行为的证据来源之一。
  在合作中逐渐形成的协作机制,也为解决站点周边其他顽症提供便利。上海火车站站派出所将车站外乱设摊、兜售等影响门前秩序的问题都纳入“门前清”的范围,针对轨道交通7号线顾村公园站、刘行站等出入口存在设摊占道的情况,协同属地街道、镇政府,与城管部门建立起周边摊位备案建档、规范摆放、联合查处等“共管”机制,以确保安全。对于未向政府部门报备、无经营资质的摊点展开联合整治,依法予以取缔。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