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防护服装的几个重要设计思想

已有 317 次阅读  2017-06-02 14:47   标签服装 
防护服装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抵抗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一道屏障。因此,防护服装的号型、款式、性能等因素都将成为影响其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天津工作服现货所以,科学公道地选用防护服装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防护服的号型、款式及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衣着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人们不仅考虑实用,而且更注重反映性格特点和审美情趣。衣着习惯的时代变迁,必然会给防护服的设计与生产带来一定的冲击,有些设计者与穿着者片面追求防护服的样式美观,而忽视防护服的安全要求,便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制作的防护服,对使用者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事故隐患。

那么,是不是设计防护服不需要讲究美观呢?当然不是。正确的设计思想应当是把防护服的穿着美观、全体性与工作过程中的灵活、安全性科学地结合起来。在安全的条件下,增加防护服的美感。下面着重谈谈防护服的号型、款式对安全的影响。

过往的防护服号型往往过于简单,有的只设大、中、小3个号,并且各服装厂家对号型没有同一规定,使穿着者的适应性与合体性差。工人如穿着分歧体的防护服上岗,会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直接影响动作的正确性,存在着因操纵失误造成事故的可能性。

但是,设计得又不能单单从静态时的合体性角度往设计防护服,由于防护服在穿着过程中要适应很多动作要求,过于合体的防护服,往往活动起来不自如。特别是活动最频繁的关节处于作业中最大弯曲状态时,其活动阻力增大,并加速疲惫和引起疼痛,从而会导致操纵错误的增加。因此,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又是防护服设计中必须留意的题目。

为了把穿着合体性与工作随意性完美地体现在防护服上,设置一个公道的、科学的防护服号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国家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国际《劳动防护服号型设计》已制订出来,其主要内容就是增加和完善防护服的号型,满足不同穿着者的要求。相信这一国标的制定,将会推动我国防护服向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对于防护服而言,安全的概念不仅指服装的功能,而且指防护服的款式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应符合安全要求,即应尽量避免有疏松的部分,以防产生勾、挂、绞等现象。有些防护服就是由于设计不当如蝙幅式宽松袖子、过多的兜袋装饰等,造成机械外露部分的勾挂,导致人身伤害。

防护服的袖口与下摆,都应设计成紧口式,以免在操纵中被机械卷进,袖口四周不应有易被机械勾挂的扣、带。口袋的设计要留意位置的选择。国外有些防护服在设计上没有口袋,一是可以避免机械勾挂,二是防止在发生事故时手刚巧放在口袋内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这种考虑与做法,我国事可以鉴戒的。

工人在选择防护服时,千万不能轻视上述题目,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全的大事。

以上谈到的是防护服的总体设计原则,对于某一类防护服的设计应在总体设计原则指导下,根据其应用特点进行具体设计。总之,任何劳动防护服的设计都应从人体形态进手,结合工种特点从静态到动态加以研究,使劳动防护服在人──环境──服装这一系统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保障广大劳动者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二、防护服的舒适性效应

特种防护服装与一般性工作服的区别,就在于一旦穿好进进工作环境,就不能随意脱下。加之特种防护服装的结构都比较严密,这就使穿着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舒适感有所下降。对于穿着者来讲,在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可以延长工作时间,进步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正如美国舒适技术公司总裁戈德曼博士所说:“假如只注重防护本身而忽略了人体生理的舒适性和生理承受能力,那么防护就推动了意义。”所以,在有效防护的基础上,尽量增加防护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防护服的舒适性应从两个方面来熟悉,即生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只有这两方面都处于最佳效果,才能有助于减少操纵失误,进步企业群体劳动效率,实现安全生产。

生理舒适性是保持工作能力的基础,假如忽略了人体生理舒适性和生理承受能力,单纯考虑防护作用,防护的效果将大大降低。所以,在有效防护的基础上,应最大限度地增加防护服穿着者的生理舒适性。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现象之一就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人能否舒适地工作,取决于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向环境中散失的能量之间能否达到平衡。当人体产生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当。保持体温37℃,皮肤33℃左右时,人就感到舒适。防护服处在身体与环境之间,一方面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要调节和平衡人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关系。

穿防护服不同于一般民用服装,可以随温度变化任意增减,一旦穿好防护服进进工作环境就不应脱下。所以,这种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就只有通过防护服的结构与面料特性来调节。

人体散热量的87.5%需要通过服装。冬季气温低,人体与环境间的温差大,这就要求公道地搭配服装,并且使防护服的结构严密,以进步保温效果;夏季,由于人体与环境间温差小,因此体液蒸发散热就成为主要途径,这就要求防护服要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透湿性,以利于体内热蓄积向环境中散失。

防护服是由面料制成的相对封闭系统,服装的整体舒适性是由面料特性与服装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防护服良好的通透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服装面料的特性所决定。目前,防护面料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面料,都是经过各处后整理工艺而获得防护效果的,其透气性和透湿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这给体内的热量散失带来了障碍。因此,在面料本身的特性不能很好地完成身体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时,应在服装结构上加以调整,以弥补面料的不足。http://www.tuoan.org

实验证实,宽松式结构比紧身结构的散热性能好,开口服装比封闭服装的散热性能好。在防护服的整体设计上,就尽量应用上述成果。在不影响动作灵活性的条件下,要适当加大服装与亵服之间的空隙,尤其在腰部与腋下,使空气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能更好地循环,为防护服的透风散热提供良好的条件。

对于特别恶劣的环境,防护服应用不透气型面料制玉成封闭式结构,这类服装在穿着时,应采用外部透气系统,以保证空气活动。这种散热方式不仅对舒适是必要的,而且对于生存也是这极为重要的。

防护服的心理舒适性范围很广,这里重点谈一下防护服的色彩以及与四周环境的协调性的关系。色彩的心理效应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良好的视觉条件,防护服的色彩应鲜明、欢快,并且要与环境色调形成较大的反差。经验证实、浅兰、绿色、黄色、红色工作服可以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可以创造出舒适的氛围,有利于进步工作效率。同时,由于防护服的色彩与环境反差大,使在环境中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他人的视觉重点,不至于造成误伤,增强安全效果。

总之,防护服的舒适性是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我们职业安全职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三、防护服的安全色设计

理想的工作服的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以前不大被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工作服的色彩被白、蓝、玄色所统治,这是一种落后现象。工作服的色彩与款式设计的公道,可以给人们以和谐美的感受,不但穿者乐意接受,也能使整个工作场所显得整洁、同一,有利于工作职员之间的协调作业,使作业、操纵富于节奏感,从而可使操纵者精神振奋,减缓疲惫,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生产,进步了劳动效率。

衣饰的色彩是寓于四周环境色之中的。四周环境色的变化对衣饰色彩也有着直接影响。有些工种的作业,既需要彼此联系,又需要彼此留意对方的安全。对于这些工种的工作衣饰,色彩必须鲜明显眼,必须与四周的环境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海上作业职员的工作衣饰常采用鲜艳的桔红色,与茫茫大海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目标明显,轻易找寻,也是安全的需要。地质勘测职员、林业工人等野外作业的工作衣饰,其色彩标识的设计也是根据这一原则进行的。

各类职业的衣饰色彩应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大胆地进行选择,改变青一色蓝、白、黑劳动布的局面。另外,在工艺上也可利用镶色、嵌条、滚边等公道手段,以丰富衣饰色彩的变化,使其具有标识性和醒目等特点。

在国外,用两种或多种颜色拼镶缝制的新奇的职业衣饰已经较为多见,我们也应尽快地设计出更多、更美的职业衣饰来,以适应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