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上辈人他们都是怎么面对职场的?
已有 48 次阅读 2016-12-21 15:24小编为您介绍 期货配资平台 ,
对于五零六零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出国在他们年轻时是绝对高性价比的镀金,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己的执着。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硕士,曾在罗兰贝格、麦肯锡工作,现在在麦德龙中国区做对外事务总监……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周莉的经历也算得上突出和耀眼。单从表面看,很难想象这个精力充沛的职场经理人同样拥有“60后”的标签。
周莉的父母都是理工类高级知识分子,可高考填志愿时她却背着父母选择了北大哲学系。1987年,中国改革大门刚刚打开,社会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一个18岁的姑娘带着满肚子的人生困惑,指望用哲学帮自己寻找答案。只是如今在周莉自己看来,哲学似乎不是一个18岁的年轻人能够学会的东西。
大学四年,周莉都没闲着,第一年谈恋爱,第二年忙学校里的事,第三年做小买卖,第四年忙出国。“我算是当年同学里的少数人,我们那个年代读大学,那就是真正的象牙塔,和社会接触没有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哪有什么实习活动的,读书几乎是学生的全部主题。”
1990年代初毕业的人各个都渴望出国看看,虽然出国并不容易,可选择的范围也不那么多,但周莉依然走在了当时的前列,申请出国深造。
周莉的父亲算得上是国内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专家学者,1980年代初由国家组织使团公派出国。而1990年代自费出国的周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中国当时才刚刚站上世界舞台,还没有被外国所接受,办理出国留学困难重重,中国留学生也远远没有达到受欢迎的程度。由于所学专业原因,完全不懂德语的周莉在好不容易拿到签证来到维也纳之后才被告知,学校已经开学,入学许可证作废。也就是说,刚到国外,背井离乡、无亲无故的周莉就不得不面对,上不了学,也没有工作的迷茫境遇。
无功而返?这不是好不容易出国来的周莉会干的事。于是,和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都经历过的一样,要强的北京丫头开始在中餐厅里打黑工。
由于不会德语,周莉做不了服务生,只能在一家台湾人开的中餐厅里负责吧台酒水。她每天下午1点上班,忙到差不多凌晨一两点下班,睡在朋友家的客厅,早晨家里的孩子6点起床上学,周莉也跟着起床自学国内带过去的德语课本。周莉经常会做一些德语单词卡片带在身上,在餐厅干活儿的间隙拿出来背两句。有一次,一个中国服务生看到了周莉的卡片,笑着说“周莉,做个跑堂的,这个单词你一辈子都不会用到,背它干嘛?!”当时周莉没有答话,可心里暗想,人要有目标,无所谓现在所处的环境,只要积累在,你怎么知道我未来会成为什么样。
两年后,周莉获得了旅游管理学学士。又过了三年,周莉获得了管理学硕士
还有更多的炒股配资信息,最强操盘手信息为您提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