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浅谈室内新风系统的起源

已有 294 次阅读  2017-05-24 15:18   标签新风系统 
北京中央空调新风了解到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些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说法。1958年,欧洲率先提出现代室内新风概念,并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类场所的低噪音高静压送风机。当时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建筑物的气密性大大提高,由此带来室内通风率不足,致使室内空气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人出现头痛、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症状,这一被称为“致病建筑综合症”的状况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生,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惨痛的教训。这使得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室内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建筑物综合症”的表现形式做了以下定义:

  1、眼睛、尤其是角膜、鼻黏膜及喉黏膜有刺激症状;

  2、嘴唇等黏膜干燥;

  3、皮肤经常生红斑、寻麻疹、湿疹等;

  4、容易疲劳;

  5、容易引起头痛和呼吸道感染症状;

  6、经常有胸闷、窒息样的感觉;

  7、经常产生原因不明的过敏症;

  8、经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等感觉等。

  要改善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室内空气的流通,加快室内污染空气的排出,加速室外新鲜空气的注入。

  a、开窗通风:这一最直接最原始的通风排气方法显然是不可取且弊端重重的。开窗通风风向气流盲目,混乱的气流可能把卫生间和厨房的异味带入客厅以及卧室,并夹带大量尘埃,在影响室内清洁卫生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噪音污染;另外就是在使用冷热源设施时会造成能源浪费,这在讲究能源节约的现代社会显然是不可取的。况且室外空气不流动的闷热天气,即使开窗室内空气也不会产生对流。

  b、使用换气扇:但是传统的换气扇虽然瞬时的排风量大,可无法连续排除室内的异味,时开时关的工作状态不能持续通风换气,通风范围狭小,且在无新风导入口时,排风阻力增大,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传统的换气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噪音问题会不断加重,且机器本身易损坏,后续维修费用成本高。

  c、空气清洁清新剂:这就好比“掩耳铃”——喷射了空气清洁芳香剂后,相当于与原来浑浊的室内空气混合后添上“伪装”,麻痹嗅觉,而且清新剂本身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室内空气质量更为下降,造成二次污染。

  d、负离子发生器或空气净化设备:使用负离子发生器运行时产生的负离子很容易被正电荷中和,所以净化作用很有限,只能对原有的室内空气进行处理,随着室内空气污染度的增高,其处理能力也逐渐下降。另外,空气净化设备能吸附部分灰尘等有害物质,但没有吸附气体中有害物质并反复处理空气的能力,对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作用甚微。

  e、小型的家用中央空调:虽然带回风口,但是它只是室内循环,无法同室外空气充分交换,因为没有排风,故此新风在正压区域难以送入,虽然略带新风但不能彻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污浊空气无法迅速排出室外,这样室内所有的有害物质转来转去还是留在室内。

  因此我们就必须有一种新的通风换气的形式来改善人们迫在眉睫的健康忧患。于是,在经济、科技发达又注重生活品质的欧洲就出现了住宅微循环空气置换系统,简称VMC,也就是通称的室内新风系统。它是持续而且能控制通风路径的通风方式,通过性能良好的风机和气流控制系统,使新风的更换完全得到控制,这种技术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甚微。在不开窗的前提下全天24小时持续不断地将室内污浊空气及时排出,同时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并有效控制风量大小。

  以上就是由悠筑家用新风系统给大家整理的文章内容,想了解更多的资讯,请登入我们的官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