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物流运输招投标就是讨价还价吗?
已有 71 次阅读 2017-10-26 19:31有些吃瓜群众会简单地认为,招投标就像是在菜市场买菜,你说20,我说15,只是一个价格游戏。然而,真正的业内人士,不管甲方货主、3PL还是承运商,都知道运输招投标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其中牵扯到多个方面。
招投标绝对不是单纯的成本挤压
招投标绝不是单纯地对成本进行刚性的挤压,而是通过更为合理的招投标流程组织和评估手段让货主和承运商双方之间信息可以更对称。“过高”或是“过低”的价格都是不健康的,基于此的上下游合作也不可持续。持续亏损的生意没有人会做,市场定价的本质不会改变。物流公司的报价会综合考量总体的业务成本 – 对于可以铺量,铺网络的业务,物流公司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价格,通过揽收充足的货源,开设、运营某条线路,再以线路、网络扩展后的服务能力来获取更多货主的货源,做配载整合。因此,物流从来都是一个网络效应凸显,规模为王的行当。
那为什么货主的运输成本还存在“洼地”?
企业在业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物流成本的管控相对粗放:下游的物流公司往往也都是沿用常年合作的、较为有限的几个合作伙伴。每年的运价回顾,由于缺少市场的对标,基本也只能凭靠经验判断,且最终价格的协商拟定很多时候也没有经过特别缜密、全面的分析、评估和测算。一旦市场环境趋紧,成本压力陡增,货主企业希望通过更为完善的招投标流程来评估、拟定运价时又尴尬地发现除了通过口碑推荐、百度搜索之外,再也没有特别好的途径来接触到可靠的新承运商资源。
中标价格低,一定意味着运费成本低?
很多货主可能都曾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招投标做完了,感觉价格谈得不错,但半年过后综合分析以下账单发现运费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啊?仔细一看,运价虽然降低了,特殊费用,临时费用上来了:一方面可能由于招标阶段价格被挤压,承运商迫于成本压力通过特殊费用回收成本,一方面可能由于货主企业对特殊费用,临时费用的管控未纳入有效的管理流程。
那么,货主怎样和承运商通过共赢来实现成本的优化呢?
一种经过实践验证的创新是通过跨货主间的协同与整合:比如利用返程空载车源;利用就近线路上零担货物的拼装,重泡货结合,相近提送货点的整合等来实现结构化的成本节省。举个例子,7月13日,在oTMS举办的“运输数字化创新沙龙”上,千河物流总经理陈仲达就亲自分享了在运输协同创新上的实践。千河物流作为大润发的下游承运商,在广东南沙仓库和新会门店之间将大润发的货源与大润发供货品牌商的货源通过oTMS平台自动匹配返程空车和货源,实现了30%的成本节省!
这些都是电子招投标能够实现的优化,但我们不止步于此。我们进行了全新的产品升级,8月8日即将正式上线的友货来在原有电子招投标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全面服务货主、3PL、承运商。优质标的,智能匹配。
1.通过“友货来”的智能匹配算法,将货主招标需求与平台注册的承运商业务档案进行自动匹配,为货主搜寻候选承运商降低筛选的成本;
同时,也为承运商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提升销售效率(作为物流公司的销售人员,拜访客户其实是非常花费时间和相对低效的),减少销售团队的冗余(不愁没有足够的业务机会来跟进),同时也是优质承运商进行推广、增加货主曝光度的平台
2.通过oTMS平台上大量的行业货主,为跨货主的横向协同、实现结构化的成本节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订单“对碰”系统进行返程空车与货源的匹配,及货源配合线路整合技术为货主和物流公司提供支持。
3.通过成本对标分析,为货主及物流公司双方建议更为贴近市场的合理运价,真正做到“童叟无欺”
4.通过线上招投标系统和成本模拟测算引擎来更好地预测、评估、管理模拟的预设运费成本,和已经发生运费成本
5.通过特殊费用、临时费用的系统管控机制来确保运费“所付即所见,所见即所谈’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