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已有 64 次阅读  2018-07-15 17:19


  当前数据中心产业中各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兴起,数据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以及用户对数据中心业务的可用性要求也提出全新的诉求与变革。在此背景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模块化、智能化、快速扩容、灵活应变、绿色环保。

  基础设施与工程配套模块化

  目前业界常用的微模块数据中心主要应用于室内场景,主要是由末端的IT设备、列间空调、高压直流、模块化UPS、冷通道等构成微模块产品;集装箱型数据中心主要应用于室外场景,主要有IT箱、配电箱、冷机箱、柴发箱、办公箱等。前者实现了大规模部署,但只用于IDC的末端设备,且缺乏移动性。后者移动方便、搭建灵活,但规模有限,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快速灵活的方式构建大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主要模块如IT、可灵活拆卸、搭建、移动到其他场地重复利用。在项目现场,基础设施和工程配套如堆积木一样的灵活建设和部署模式,大幅度降低现场施工周期和工程建设成本,实现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绿色化。

   直接/间接多模式自然制冷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地区,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时,常用的推荐方式为采用直接新风自然冷却,该方案初期投资低、系统简单,对自然条件好的地区节能效果明显。但新风直接进入机房,温度和湿度都难以控制,导致大量的冷凝水和加湿能耗过大、除尘效果差、无法除硫化物和磷化物等化学污染物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引入间接风风换热自然冷却方案,间接自然冷却是采用一个空气-空气换热器,使室外低温空气通过换热器传递给室内高温空气,避免外部新风直接进入机房造成污染。与此同时,空气-空气换热效率减低,换热设备尺寸较大节能受到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节能性,可采用间接蒸发和自然蒸发结合直接新风自然冷却、风风换热自然冷却、机械制冷多种功能,在不同场景灵活选择工作模式。

  直接新风自然冷却模式

  在冬季室外温度低且空气质量好的情况下,可将室外新风与室内热空气进行混合过滤后送入机房,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空调能耗。

  间接风风换热自然冷却模式

  在冬季室外温度低的情况下,为避免直接新风造成的空气质量问题,在热交换器中机房回风热空气和室外冷空气进行热交换。

  间接蒸发自然冷却模式

  在春秋季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因室外空气温度不够低,需要通过高压微雾喷淋进行绝热蒸发制冷的方式来补充制冷量。

  间接蒸发自然冷却+机械冷却模式

  在夏季室外温度高的情况下,通过高压微雾喷淋进行绝热蒸发制冷来补充制冷,如经过换热器冷却后的室内空气温度仍然未到达送风温度要求,还需要补充机械制冷。

  引入间接蒸发制冷方案无压缩机运行模式,利用水分蒸发吸热原理,进行空气与空气的热量交换,带走机房热量,能效比EER最高可达16.0,是机械压缩制冷空调的5倍,相比于常规冷水机组制冷的节能率,全年节能率>50%.采用间接蒸发制冷方案结合直接新风、风风换热、机械制冷功能,在不同场景灵活选择工作模式,提升整体机房能源使用效率。

  新能源与不间断电源并网结合直供配电

  数据中心一直是耗能大户,因此众多科技巨头都在新能源引入与应用技术上尝试创新。在光照充足的城市,太阳能是最可广泛采用的绿色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多晶硅组件组成,为了节省安装场地,可以安装在模块化数据中心顶部,组件全部横向布置,另外支架具有角度可调和间距可调的功能,整体支架简便,安装快速。

 

文章来源:http://e.huawei.com/cn/products/network-energy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