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ETag作用

已有 1004 次阅读  2015-12-29 14:55   标签服务器  双引号  周期性  客户端  资源 

ETag作用

  HTTP1.1用Etag来判断请求的文件是否被修改,主要为了解决Last-Modified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1、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重新GET;

  2、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 1秒内修改了N次,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秒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

  3、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为此,HTTP1.1引入了Etag.但标准并没有规定Etag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说要怎么实现,唯一规定的是Etag需要放在双引号内。Etag由服务器端生成,客户端通过If-Match或者说If-None-Match这个条件判断请求来验证资源是否修改。我们常见的是使用If-None-Match.请求一个文件的流程可能如下:

  第一次请求:

  1.客户端发起HTTP GET请求一个文件;

  2.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文件内容和一堆Header,当然包括Etag(例如"1ec5-502264e2ae4c0")(假设服务器支持Etag生成和已经开启了Etag).状态码200,如下图所示,首次请求百度首页时,成功得到百度logo图片文件bd_logo1.png,状态码200,大小8.1KB,返回的Header中包括ETag(“1ec5-502264e2ae4c0”)。

  第二次请求:

  1.客户端发起HTTP GET请求一个文件,这个时候客户端同时发送一个If-None-Match头,这个头的内容就是我们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Etag:1ec5-502264e2ae4c0

  2.服务器判断发送过来的Etag和计算出来的Etag是匹配的,不返回200,返回304,让客户端继续使用本地缓存。如图所示这次对bd_logo1.png的请求,服务器只返回了Header没有返回内容,大小仅为349B。

  文章由seo顾问公司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