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陈志武接受了青年周末记者李光的专访时用一本名为《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新书,回答了“中国人比世界大多数其他民族都更勤奋,但我们为什么却还是不富裕?”的疑问。以下是问答实录,让我们通过陈志武先生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问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青年周末:可能绝大多数中国人看了这本书的名字都会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勤劳却还是不富有?
陈志武: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行政管制太多。制度成本太高了。我们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首先是为了对冲这种制度成本,然后才是为自己赚的钱。我在书里面讲到,我能找到的大概26—30个国家里面,总体上的情况是工作的时间越长的这些国家反而是人均收入越低,其中中国是工作时间最长的,而收入差不多是最低的。
第二个国家财政税收太多,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大馅饼中分到的国民收入越来越大,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老百姓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的起点要提高。
青年周末:您觉得提高到多少更加合适?
陈志武:至少到5000,最好是提高到8000、或者是10000都是应该的。只有民富了,才能更好的拉动内需。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需求的下降已经很明确的给中国一个警告,过去这种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中国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做调整,转移到依靠国内的民间消费的增长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次贷危机不证明不借钱花就好。
青年周末:美国GDP中消费占70%,过去几十年中,他们这么膨胀的内需是怎么产生的呢?
陈志武:美国的内需逐年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创新。比如住房按揭贷款,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金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让人更好安排一辈子的生活、让人提前消费。实际上,中国近几年通过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这两种金融创新所得到的正面经历,即可证明金融创新的威力。
青年周末:可美国这不也出问题了吗?
陈志武:美国出问题,反过来说明中国必须在往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做出更多的努力。
不能够说一个人有一次发烧或者生病,就把这个人扔到大街上就不要了。金融市场也如此,中国人不能够因为有金融危机所以不要金融,不去发展金融市场。不能说有人借贷还不起钱、出了问题,所以所有的人都不能去借贷。就像电一样,不能因为电会打死人,就不要用电。从这个意义上,不能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就证明中国人不借钱花的方式更好。
青年周末:按照你的理论,是不是说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创新相对还不够?
陈志武:从某一简单层面来说好像是这样。但是,如果这样想的话,更极端的例子应该是朝鲜和古巴,它们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比中国更小,但是大家是更愿意接受朝鲜的模式和生活水平,还是更愿意接受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呢?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个答案。
青年周末: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关于中美老太太买房的这个故事[见附件]又被很多人拿了出来,很多人说金融危机就是美国过度消费的后果,你怎么看?
陈志武:这个看法很不对。过去在没有金融产品、没有住房按揭贷款、也没有汽车按揭贷款的时候,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是年轻的时候最没有钱,尽管年轻的时候最能够花钱、也最需要花钱。以往的文化和观念还鼓励年轻人存钱,所以到老了以后,是钱最多的时候,可这时恰恰是一个人一辈子中最不想花钱、对花钱兴趣不大的阶段。
一般来说,个人收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但消费意愿却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这就是一个矛盾。只有通过不同的金融借贷产品,还有其他金融产品,才可以帮助每个中国人把这两条曲线带来的矛盾给平滑掉,让人的一辈子幸福最大化。
青年周末:所以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到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陈志武:(点头)是更有借鉴意义。利用金融使一个人一辈子幸福最大化,意义非常大,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实际生活中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现在你们年轻人谈恋爱很多人都以对方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来作为谈恋爱的基本条件。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没有汽车贷款等金融产品,那么,不同收入阶层出身的子女,他们在谈恋爱市场上面对的竞争优势是很不一样的,差别会太大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就会无法跟有钱家庭出身的人去竞争。但是现在,多谢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等等,连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也能够通过按揭贷款和其他金融品种买到房子和汽车,这样一来,至少在这些方面,就让那些中低等收入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不至于在找女朋友、男朋友上面落后于更富有家庭出身的人,是不是?金融市场能够降低社会阶层之间选择空间上的差距,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更趋同,让社会更和谐。实际上,借贷类、保险类金融市场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帮助,比对富有阶层的帮助更大、更重要。
从这些很具体的角度看,金融市场给社会和个人提供的支持,意义非常深远,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涉及到个人一辈子的幸福问题。有些人因为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就要放弃这种金融借贷消费模式,这是非常短视的、不理性的结论。
青年周末:中国人的量入为出的理念才是更合适的。
陈志武:但是,换一个角度讲,是不是正因为这一点,中国更落后呢?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但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总体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群体。
我们中国人讲量入为出,美国人也讲努力维持,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这个“入”的概念有不同定义。中国需要做一个调整。我们对量入为出的“入”的理解是“今天和过去的收入”,但是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社会,这个“入”被延伸到不只是包括现有收入,同时也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是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收入。这样的话,个人一辈子的总收入是你可以花的钱的总量,所以,这个量入为出是“量一辈子的收入为出”,而不是量今天加过去的收入来决定你可以花多少钱。
青年周末:所以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不会花钱,所以总是感觉自己不富有?
陈志武: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行政管制太多。制度成本太高了。我们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里面有几个小时首先是为了对冲这种制度成本,然后才是为自己赚的钱。我在书里面讲到,我能找到的大概26—30个国家里面,总体上的情况是工作的时间越长的这些国家反而是人均收入越低,其中中国是工作时间最长的,而收入差不多是最低的。
第二个国家财政税收太多,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政府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大馅饼中分到的国民收入越来越大,是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老百姓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的起点要提高。
青年周末:您觉得提高到多少更加合适?
陈志武:至少到5000,最好是提高到8000、或者是10000都是应该的。只有民富了,才能更好的拉动内需。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需求的下降已经很明确的给中国一个警告,过去这种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中国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做调整,转移到依靠国内的民间消费的增长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次贷危机不证明不借钱花就好。
青年周末:美国GDP中消费占70%,过去几十年中,他们这么膨胀的内需是怎么产生的呢?
陈志武:美国的内需逐年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创新。比如住房按揭贷款,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金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让人更好安排一辈子的生活、让人提前消费。实际上,中国近几年通过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这两种金融创新所得到的正面经历,即可证明金融创新的威力。
青年周末:可美国这不也出问题了吗?
陈志武:美国出问题,反过来说明中国必须在往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做出更多的努力。
不能够说一个人有一次发烧或者生病,就把这个人扔到大街上就不要了。金融市场也如此,中国人不能够因为有金融危机所以不要金融,不去发展金融市场。不能说有人借贷还不起钱、出了问题,所以所有的人都不能去借贷。就像电一样,不能因为电会打死人,就不要用电。从这个意义上,不能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就证明中国人不借钱花的方式更好。
青年周末:按照你的理论,是不是说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创新相对还不够?
陈志武:从某一简单层面来说好像是这样。但是,如果这样想的话,更极端的例子应该是朝鲜和古巴,它们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比中国更小,但是大家是更愿意接受朝鲜的模式和生活水平,还是更愿意接受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呢?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个答案。
青年周末: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关于中美老太太买房的这个故事[见附件]又被很多人拿了出来,很多人说金融危机就是美国过度消费的后果,你怎么看?
陈志武:这个看法很不对。过去在没有金融产品、没有住房按揭贷款、也没有汽车按揭贷款的时候,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是年轻的时候最没有钱,尽管年轻的时候最能够花钱、也最需要花钱。以往的文化和观念还鼓励年轻人存钱,所以到老了以后,是钱最多的时候,可这时恰恰是一个人一辈子中最不想花钱、对花钱兴趣不大的阶段。
一般来说,个人收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但消费意愿却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这就是一个矛盾。只有通过不同的金融借贷产品,还有其他金融产品,才可以帮助每个中国人把这两条曲线带来的矛盾给平滑掉,让人的一辈子幸福最大化。
青年周末:所以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到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陈志武:(点头)是更有借鉴意义。利用金融使一个人一辈子幸福最大化,意义非常大,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实际生活中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现在你们年轻人谈恋爱很多人都以对方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来作为谈恋爱的基本条件。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没有汽车贷款等金融产品,那么,不同收入阶层出身的子女,他们在谈恋爱市场上面对的竞争优势是很不一样的,差别会太大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就会无法跟有钱家庭出身的人去竞争。但是现在,多谢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等等,连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也能够通过按揭贷款和其他金融品种买到房子和汽车,这样一来,至少在这些方面,就让那些中低等收入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不至于在找女朋友、男朋友上面落后于更富有家庭出身的人,是不是?金融市场能够降低社会阶层之间选择空间上的差距,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更趋同,让社会更和谐。实际上,借贷类、保险类金融市场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帮助,比对富有阶层的帮助更大、更重要。
从这些很具体的角度看,金融市场给社会和个人提供的支持,意义非常深远,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涉及到个人一辈子的幸福问题。有些人因为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就要放弃这种金融借贷消费模式,这是非常短视的、不理性的结论。
青年周末:中国人的量入为出的理念才是更合适的。
陈志武:但是,换一个角度讲,是不是正因为这一点,中国更落后呢?尽管发生了金融危机,但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总体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群体。
我们中国人讲量入为出,美国人也讲努力维持,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这个“入”的概念有不同定义。中国需要做一个调整。我们对量入为出的“入”的理解是“今天和过去的收入”,但是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社会,这个“入”被延伸到不只是包括现有收入,同时也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是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收入。这样的话,个人一辈子的总收入是你可以花的钱的总量,所以,这个量入为出是“量一辈子的收入为出”,而不是量今天加过去的收入来决定你可以花多少钱。
青年周末:所以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不会花钱,所以总是感觉自己不富有?
陈志武:大家都不敢花钱的结果之一是社会难以发展。之所以如此,当然原因很多,一个是因为“国富民穷”没钱花,一个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太少了,所以,让更多的中国人没办法敢花钱。
青年周末: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以为我看了这本书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富有,然后我就能知道自己怎么能富有起来,但是书看完了,感觉好像这个主要责任不在于我自己,我也做不了什么。对于我们这些个体来说,为了让自己更富有,您有什么建议?
陈志武:我觉得在个人方面,就是个人立志,讲诚信,从小的事就开始给自己建立一些基本的做人原则,不要去脱离开那种基本的原则,这样让你在朋友、亲戚中间有信用、有口碑,创业融资就容易。第二个,就是在商业模式方面要有更多了解,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和文章,这类资料和书现在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幸运多了。
青年周末:您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
陈志武:我这本书主要是写给那些有兴趣了解一个社会该如何良性发展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达到高收入、高财富水准的话,最好是有一个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基础性制度,还有就是要对一些基本的传统观念做一些调整、纠正,否则,实现财富、改善人们生活的良好愿望会非常难实现。换句话说,是针对那些喜欢思考的人而写的。
我一直在倡导对中国的财富所有权结构进行民有化改革,通过把剩下的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进行民有化改革,让中国老百姓变成这些国有资产、国有土地的个人所有者,让他们能从未来经济增长带来的资产升值、从财产性收入中分享到更多的好处。也就是说,过去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这些资产的升值都埋在国家的手里,但是没有到老百姓的手里,让国富但民穷了。这种局面必须通过以国有资产为基础成立国民权益基金,并将基金股份均分给13亿国民,通过这种民有化改革而改变。
希望读完“陈志武先生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问答”,看了这本书的年轻人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制度性建设做出贡献。
附:中美老太太买房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这么好的文章,都不顶就是我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