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新加坡留学回国计划

已有 560 次阅读  2010-08-02 15:26

   随着新加坡持续引进外来移民,已有越来越多新移民的第二代进入服役年龄。新加坡拥有一套完善及严格的国民服役制度,新移民家长和家中的男丁,对这套制度的适应如何?感受又如何? 记者采访了3名正在服役和刚服完役的新移民,其中还有从国外“自投罗网”回来当兵的,了解他们服役的情况,也听听他们及家长对国民服役的看法。

方德浩:“自投罗网”来当兵方德浩,1988年生于上海,7岁随父母移居狮城。当时由于英文不好,读书很辛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才慢慢适应这里的学校生活。

  就在那时,方德浩的父亲却被公司派回上海工作。母亲仍带着他在本地住了3年多,直到他读完小六,才举家搬回上海。那时方德浩已经考完小学会考,以不错的成绩被武吉班让政府中学录取。方德浩是挥泪离开新加坡的。到上海后他的中文又跟不上,拼命补习了两年半,终于进入上海一所重点高中。他说,新中两国的教育体制确实不一样。在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一天14个小时在学校,每周要上6天学,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少得可怜。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新加坡。

  方德浩的母亲说:6年的小学生活,让德浩对新加坡情有独钟,也养成不少新加坡人的习惯,比如一吃饭,手边就要有一杯饮料。上海人少有这样的习惯,尤其天冷时,哪有边吃饭边喝冰凉饮料的?而且更别说是大冬天光着脚在地板上走了。高三毕业时,方德浩不想在中国读大学。他可以选择去美国和澳洲,可是却选择了新加坡。父母知道他的心思,但服兵役的事总要说清楚,免得将来后悔。方德浩的母亲在网上找来关于国民服役的相关条文,让他明白,他的选择所附带着的义务和责任。

  方德浩离开新加坡时还不到13岁,作为移民第二代,只要不回新加坡读书,他是不需要当兵的。可是了解了新加坡国民服役制度后,他认为,既然新加坡所有男孩都得当兵,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他于是“自投罗网”,申请就读新加坡管理大学。在管理大学完成预科后,他在2007年7月入伍服役,军训后被分到空军基地当司机,主要任务之一是开班车,平时也开吉普车,载着“打鸟专家”在机场四处巡逻,使用特制鸟枪和空弹驱散鸟儿,确保战机飞行安全。虽然不像开装甲车那么威风,但方德浩知道,这也是军队运作不可缺少的一环。

  方德浩的母亲说,儿子到新加坡当兵读书,她不可能一直陪在身边。记得第一次来看他,一踏进在兀兰的家,她吓了一跳:床单从白色变成黑色,桌上地上到处是灰,墙角挂满蜘蛛网——他竟然半年没有打扫家里,简直是“少爷兵”。在上海家里,方德浩确实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有车的“大少爷”。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服役后,母亲看到他的变化。最近一次从上海回来,她发现家里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又让她大吃一惊,怀疑他是不是请了钟点工?后来才确信是儿子自己打扫的。说到这里,母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兵是有好处的!这两年德浩长得更结实,更强壮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