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行走在中國之廁所文化

已有 2137 次阅读  2010-11-10 16:08

走過了世界上幾個代表性的國家後,我發現如果要用一個場合來代表一個城市的底氣或者文化,那我主觀的認為非廁所莫屬,如同我們經常在一些象徵著美國文化(大蘋果)的影片中,看到了紐約廁所的場景,經常是藏汙納垢的,不是吸毒就是打架,當然這是一種影片的誇大的表象,但或多或少也表現了一種鮮活的城市色彩…

我是這麼認為的,在一個大都會光鮮亮麗的背後,廁所經常洩漏了其毫無保留的真實面,因為這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去的地方,而他們的涵養也不經意的表現出來,即便他擁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而眾多人們的進出廁所也就成了一個城市的關鍵的文化面…

寫這篇文章純粹是有感而發,沒有其他的意思,尤其是在上海世博的這段期間,上海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迎接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們,我們隨時可以看到關於上海時尚且亮麗的一面,但是每每當我走進上海地鐵站的廁所時,我著實感受到了一種極度的落差,地鐵站的廁所裡,要不是髒亂就是堵塞,鮮少有例外的,彷彿就在默默的扯著上海的後腿,用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不和諧,整個形象工程只做了一半,當然也許是我的要求比較高…

我有一個習慣(也是出於生理需求),每當我到一個新的地方,總會到仔細的瞧瞧他的廁所(不是偷窺,不要想歪了),因為這是我用以了解這個地方風土人文的重要指標之一,偶而也會拍一些照片留做日後的留念與參考依據,在我去年環遊中國之時,我也拍下了不少的照片,寫下了不少的備註,因此正好藉此分享給大家…

還記得五六年前第一次踏上絲綢之路時,內地一些廁所的的確確給了我不少永生難忘的經歷,由嘉峪關搭乘大巴前往敦煌途經的安西鎮,大巴在此休息吃午餐,乘客們也在此讓自己的消化系統紓解,而我體會到的是,這如同我們在古裝劇中所形容陰暗潮溼的茅廁,細節我不多做形容,免得有人讀了之後,茶飯不思;不過隨後,我們由敦煌包車前往雅丹地貌的路途上,車行在戈壁之上,在玉門關附近稍事停車休息,由紅磚所堆砌起來豎立在戈壁中孤零零的茅廁,也別具特色,戈壁之中是沒有水的,當我們站在上面如廁之時,就可看到下方有層次且已經風乾的XXX…

數年後,當我旅行到了滇藏交界的迪慶之時,我住在一座雪山下一片大草原上的藏族民居,這是真是一個人間仙境,不辱其”香格里拉”的盛名,出於當地藏族居民在草原上放牧時”方便”的需求性,他們在一個草原上的小溝渠之上就地取材的木板所搭建的克難式廁所,怎麼形容呢?可以看看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正是男主角小時候被關在茅廁那一幕的寫照,唯一的差異在於更加的天然,方便之後,就流如溝渠之中,然後成了草原上豐富的天然養分,取之於天然,回饋於天然…

其實,旅途之中,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即使在偏遠的內地,即使如廁的條件也許不好,然而,廁所之前總會有一張桌子,上面擺著一些紙巾,坐著一個老婆婆或者老大爺,他會提醒著你要付費才能進去,沒錢就不能方便,挺有意思的…

當然,也有豪華又講究的廁所,比方世博園區中的廁所清潔就非常講究,清潔人員無時不刻的照料著,而一些高級飯店、酒店的廁所也十分的講究,是以我經常偷溜到這些地方去享受一番,此外,在所謂的公共廁所當中,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當屬上海一九三三老場坊的廁所了,我想進入其中,可用一個高級會所來形容,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設計講究,還有一種悠閒奢華的韻味…

再次強調,寫這篇文章,沒有任何輕蔑的意思,純粹只是一種對於在地文化的體驗與分享,沒有好壞對錯,更多的是對於每個地方人文與風俗的觀察,以及切身在地化的感受與學習,我們都沒有資格對於一個地方或者文化做任何的評判,畢竟我們都只是在路上的過客,應該虛心的學習與融入,而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其上…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