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婚礼,就是喜酒,就是定下一个饭店或者在自己家摆上一桌,请亲朋好友大吃一顿。那时候并没有来喝喜酒一定得送礼的规定,所以被通知喝喜酒的人,都是真正的高兴,80年代吃到一顿好吃的,还是令人鼓舞的大事。
那时候,婚宴需要自己动手。所有东西都要票,每家一个粮本,凭着粮本、钞票,才能参加排队,完成购物的壮举。那些票中,粮票、布票是最权威的,由此还有火柴票、糖票、豆腐票、鸡蛋票等,猪肉票中还细分出排骨票来。
哪家办喜事,早在半年前左邻右舍就知道了。热心的朋友常常将自己的那份副食票送来,居委会发票的老太太还很可能多给点。这么一凑,无外乎是鸡鸭鱼肉,再配上点粉丝、海带,一场普通婚宴的原料准备大概就差不离。
掌勺的绝对不是请的大师傅,一般是自告奋勇,或者人们公推一个。菜式也绝对的家常菜,玩不来花样。所以,肉是回锅,鱼做红烧,炒鸡块,拌粉丝,再切上几个咸鸭蛋,婚宴就可以说得过去了。
后来,逐渐有去酒店吃饭的。家属都会带着家里的大锅去饭店,把吃剩下来的东西带回家。那时的喜酒,真的是货真价实的传统盛宴,清炒虾仁、红烧蹄、白斩鸡、香酥鸭、蚝油牛肉、松鼠黄鱼、狮子头……一道一道热气腾腾,重油赤酱地端上来,被重重地顿在圆桌的中心,一时间,筷子头如雨而下,风卷残云一般,青花大盘子里就空了。
那时候喝的酒,都是烈酒,茅台也不那么贵,男人们很快就脸红了,也有人白了,喝醉了的人开始失态,想起了伤心事就哭了。大动乱以后的年代,每个人都有伤心事,整个社会都是多愁善感的,容易见到眼泪,即使是在婚礼上。天津婚宴用酒
发的喜糖,是用窄长如手掌的小塑料袋装的,要是里面8粒都是奶糖,就表示是有钱人家结婚了,通常总要在里面搭两颗便宜点的硬糖,一粒奶油话梅糖,一粒上海产的水果糖,用透明玻璃纸包的。http://www.tjjinshiyuan.com
接下去的节目就是闹洞房了。在没有什么娱乐的年月,一场婚礼几乎就是一次晚会,谁能闹,谁就是明星。新娘是被闹的主角,新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绝对不能表现在脸上。开始总算是文雅的,说说恋爱经过而已,后来就吊着一个苹果,让新郎新娘同时从两边去咬,趁咬的时候再突然把苹果提高,新人的嘴就碰在一起了。
再后来,就是送新人入洞房,那后面的节目就简单了。人困马乏的新人常常倒头便睡,让那些听房的小伙子感到很乏味。如今,住房条件改善,人们住进了楼房,那流行了千百年的听房陋习,渐渐就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